吃瓜热门

“辣椒有一个人那么高”“花生能长树吗”? “常识制造”有多成功?

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。
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
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(0107190)(京ICP040090)
“辣椒有一个人那么高”“花生能长树吗”? “常识制造”有多成功?
2025年10月13日 11:20 来源:新华日报
良品铺子“树上花生”广告引发巨大争议,夸张展示可增高的“樟树岗辣椒籽”产品出现在直播间……近期,不少AI生成的内容因违反常识而屡遭颠覆。在算法可以轻易颠覆常识的时代,技术可以阻断我们与现实世界的联系。尤其迫切需要重新考虑并与世界 reh 建立直接联系。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渗透到各行各业,类似的“常识诈骗”事件也愈发频繁。乌恩特。从夸大历史人物经历,到捏造虚假科研成果,再到离奇的“树上花生”内容,人工智能正以其强大的生成能力污染我们的常识系统,给我们带来多方面的负面影响。从短期来看,人工智能欺诈违背了常识,正在造成实际的商业损失和信任危机。 “树上花生”广告一经发布,立即引起网友嘲讽,玷污了公司形象。如果一个品牌过度依赖人工智能而忽视基本的事实核查,其专业性和可信度将不可避免地受到质疑。如果这类事件频繁发生,信任危机很可能会蔓延到整个行业,并影响AI技术本身的可靠性。从长远来看,对人类现实感知的损害更加微妙和深远。如今,人们越来越依赖互联网获取信息,尤其是年轻人,很少有机会到农村去。他们的真实经验越来越少,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也越来越少。这不仅导致人们对日常现实的感知能力下降,而且虽然人工智能可以给出看似理性的答案,但为什么我们需要在现实中反复测试呢?会逐渐让人失去辨别真假的意志。未来,人机共生将是普遍趋势。诚然,人工智能具有降低运营成本、提高工作效率的优势。例如,生成一个人工智能广告可能只需要几秒钟,而准备一个传统广告往往需要几天甚至几个月的时间,而且成本高昂。人工智能可以提高人类的表现,但无法取代人类的感知和思维。希望随着算法的不断迭代,它所犯的常识性错误会越来越少。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,我们必须重视实践的作用“人工智能一代”的生活经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。只有对现实世界保持敬畏和连接,才能真正实现“人与科技的共生”,创造一个既高科技又充满人文关怀的未来。 (评论员:郑思琪)
(编辑:魔术师丹)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